岳阳大道鸟瞰。
连日来,许多热心市民不约而同来到千亩湖栈道施工现场,津津乐道这里的喜人变化。随着竣工日期的临近,昔日的臭水塘正“脱胎换骨”,即将成为碧波荡漾、环境优美的水上公园。家住附近的老人易普选言由心生:“古有苏杭西湖美,今有南湖赛西湖。千秋创业得民心,民本岳阳果满枝。”“在这座城市呆了几十年,感到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让易爹感慨的理由很多--邻居深夜突发急性肠炎,下楼步行不要5分钟,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了治疗;小区里住的不少下岗工人,有的直接通过全市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再就业,有的参加就业局和社区举办的创业免费培训后,申请小额贷款当起了小老板;每天傍晚,附近的广场上像“赶集”一样热闹,市民吹拉弹唱跳,自娱自乐、笑逐颜开;随着“五创”提质活动深入社区,小区环境大为改观……
无论是以千亩湖栈道工程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还是便捷的医疗服务、灵活的再就业等事关民生改善的种种变化,都是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实践的一个缩影。“经济发展,环境变美,心情舒畅,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从易爹到广大岳阳人民,这一共同感受正是对“民本岳阳”建设最精彩的注脚。“民本岳阳”建设,就是让岳阳人民打开又好又快发展大门的幸福“密码”。
2004年7月,市委书记易炼红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秉承“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和历届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激活民力、促进民富,努力实现岳阳和谐崛起。
“民本岳阳”的号角吹响,“务实岳阳”等民本岳阳九项工程阔步推进,“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新蓝图逐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刚过去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组数据,就是“民本岳阳”建设成果最有力的回答。
以开放的姿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十一五”是我市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从2005年到2010年,GDP由628亿元增加到1539.4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由 38亿元增加到 139.6亿元,跃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10980元和3613元提高到 17312元和598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35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年均增长32.4%;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00家,五年净增630家。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2010年我市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跻身百强,居第74位,比2009年上升10个位次。
以长远的眼光,坚持基础优先不动摇,“十一五”是我市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武广高铁岳阳段、荆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荆岳铁路和六条高速公路同步推进;城陵矶港直接对接海港,岳阳长江岸线无缝连接海岸线。洞庭湖沿湖风光带、岳阳楼新景区、文化艺术会展中心等建成投入使用,市体育中心、环南湖旅游走廊续建等加速推进,“五创”提质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更加生态宜居、舒适宜人。我市荣获2010年中国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以惠民为目标,坚持改善民生不松懈,“十一五”是我市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1.3%,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零”社区卫生服务、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乡乡有敬老院和在农村实施大面积危房改造。“两免一补”、农村安全饮水、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壮阔洞庭接纳三湘四水,“民本岳阳”辉映巴陵大地。系统全面、日益丰满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凝聚人心、促进发展,在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宣部理论专家邓晨明来我市调研时评价:“在地级城市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岳阳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国作了开先河的探索,使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地方实现了由理论向理念的转变,由宏观向中微观的转变,由认识向实践的转变。”
强势开局,精彩起步。“十二五”开局之年,“民本岳阳”大旗引领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1至6月,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年初计划目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展望“十二五”,我市坚持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型升级、更大更强为主线,强力推进“四化两型”和“五市一极”建设,朝着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个“翻番”的目标迈进。
吴楚乾坤千古壮,龙骧虎步啸江天。“民本岳阳”理念在洞庭湖畔的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推动这座名重海内外的古城“华丽转身”,也奏响了一曲富民强市、科学跨越的时代交响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