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领导言论 > 中央领导
李源潮: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千头万绪 市委书记市长应该抓什么?
来源:湖南红星网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   【字体: 】   点击数: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千头万绪,作为市委书记、市长应该抓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和城乡统筹。
        第一,抓城市规划
        规划是政府抓城市建设的第一资源,制定和实施规划是城市政府的第一责任。领导城市化,首先抓规划。现在一些城市盲目占地,反复拆迁,楼多树少,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突出问题,都能从不重视规划、不严格执行规划中找到原因。市委书记、市长抓城市规划,不是去代替规划局、规划师的工作,而是要抓战略、定方向,把握规划的全局性、科学性、长远性和综合性。全局性,就是要把城市的发展摆到国家和区域发展全局中来考虑,找准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科学性,就是规划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地布局城市功能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划衔接配套。长远性,就是不仅要考虑城市当前的发展,而且要给城市的远景发展留出空间,长远规划、逐步实施。综合性,就是要把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协调。要注重城市空间设计和建筑风格塑造,保护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组织领导好规划的实施。要指导县市抓好县城、镇和乡村规划的全覆盖。
        第二,抓城市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城市领导者抓城市化,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要抓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提高市民就业指数。要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明确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大中城市要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小城市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行错位发展。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利用外部资源。要把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结合起来,既注意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又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历史经验看,城市化高潮期就是服务业发展高潮期,而一般城市吸收就业最多、本地得实惠最多、耗费资源最少、污染环境最少的也是服务业。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城市服务业,特别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产业结构逐步向服务业为主转型。二要抓好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城市化水平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要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控制居住成本为重点,提高城市宜居指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要培育和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的创业指数。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产业创新不断提升发展水平的过程。城市领导者要把握城市发展新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鼓励民众积极创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适时调整和完善 发展战略,打造新的发展平台,使城市在不断的产业创新中持续发展。
        第三,抓城市管理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个整体,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重建设轻管理是我国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在不少城市居民对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治安混乱、粗暴执法等问题意见很多,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当务之急。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理顺职能部门的权限划分和相互关系,改变部门分割、多头执法、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局面,建立统一、协调、高效、合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机制,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城市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城市管理运行的活力和效益。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要完善城市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危机管理,保障城市安全和正常运行。
        第四,抓城市服务
        现在从国外回来或者到国外看过的人都有一个同感,我国很多城市的硬件设施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媲美,有的还更好些,但我们的城市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服务是城市的软实力,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面。城市领导者要把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作为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改善民生的紧迫任务来抓,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要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实施民生工程与改善城市服务结合起来,下大气力解决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城市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制定政策动员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重点,从群众需求出发做好城市服务工作,特别要保障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推动公共服务公平均衡发展。
        第五,抓城乡统筹
        加强城乡统筹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都经历过一个从忽视农村发展到重视城乡协调、回过头来加强乡村建设的过程。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长期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尤其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关系城市化全局的大事摆在突出位置。地级市实质上是一个城乡结合体,在城市化过程中更要重视抓城乡统筹。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理念谋划农村发展,制定和完善城乡规划,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和先进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和辐射,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业,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计和保障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城市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竞争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推进的。我们要用比西方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完成比他们规模更大、任务更艰巨、情况更复杂的城市化,一定要特别重视研究中国城市化的特殊条件、特殊矛盾、特殊任务。
        第一,土地、资源、环境如何永续利用。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如何协调发展。第三,城市的产业、居住、服务如何统筹兼顾。人们在城市生活,安居是基础,就业是关键,服务是保障。第四,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
        (本文节选自李源潮同志在市委书记、市长“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