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领导言论 > 省委领导
黄建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帮扶返乡农民工的强大力量
来源:求是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7日   【字体: 】   点击数: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全省有外出务工农民工1200多万名,劳务年收入840亿元,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省约有280多万名农民工陆续返乡。面对农民工返乡大潮,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省开展了“十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积极为返乡农民工送温暖、解难题、谋出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帮扶返乡农民工的强大力量。全省共有1.5万个单位、38.9万名党员干部参加这一活动,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71.7万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4.3万个,落实联系帮扶资金9600多万元,形成了城市帮扶农村,党员帮扶群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关心、支持、帮扶返乡农民工的良好局面。

  着眼大局 积极应对

  我们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把握和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保增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就业是增长之源。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欠发达内陆省份,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促进持续增长。返乡农民工多数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敢闯敢试,不少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就业愿望强烈,就业潜力很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保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业是民生之本。返乡农民工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拖家带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一个人失去工作,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收入骤减和生活水平下降。200多万农民工失业,则意味着200多万个家庭的生计面临困境。

  保稳定,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就业是稳定的基础。农民稳,则农村稳,基础稳;农民安,则农村安,大局安。在庞大的返乡农民工队伍中,有不少人、不少家庭面临生活困难,还有不少人面临环境的再适应。处理得好,农民工的返乡和再就业将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否则,可能成为农村发展、社会稳定的隐忧。

  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切实把返乡农民工引导好、安排好,是摆在我省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全省开展“十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农村发展繁荣、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又是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的有效之策,更是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服务人民的具体体现。为了开展好这个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各地相继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多管齐下 有的放矢

  各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贴近实际,多措并举,广泛开展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

  ----实行结对帮扶。各地普遍采取“一联一”、“一联多”和“多联一”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重点与返乡农民工中的生活困难人员、有就业创业潜力人员和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公开帮扶承诺,规定帮扶时限,实行兑现承诺考评。目前,全省党员干部共与返乡农民工结成近40万个帮扶对子。长沙市在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以“机关联村(社区)”、“街道联村”、“企业联村”和“党员联户”为主要形式,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为主要内容的“四联五共”结对共建活动,全市共组成市级共建对子905个,区县市级共建对子1200多个,党员帮扶对子4800多户。衡阳市2600余家党员服务中心(站)和2.3万余名党员干部志愿参与帮扶活动,帮助10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创业、就业和再就业。

  ----落实政策帮扶。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克服困难、寻找出路,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技能培训方面,有农民工职业培训补贴,把年轻返乡农民工纳入“职教三年攻坚计划”等政策;在就业方面,有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承接产业转移就业计划和农民工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在社会保障方面,有组织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和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使各项优惠政策与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有效对接,真正落到实处。

  ----搭建平台帮扶。各地注意整合资源,广泛运用“万个部门帮村、万名干部驻村、万家企业联村,携手共建新农村”、“十城带十乡”、“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等活动平台,引导与乡镇、村定点联系帮扶的省、市州、县市区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挥其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和激励非公有制企业优先培训、聘用联系村的返乡农民工,鼓励这些企业与返乡农民工对接项目、合作创业。据统计,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中,全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优先聘用返乡农民工19万余人,与返乡农民工对接创办合作项目8314个。

  ----发动党员帮扶。我省返乡农民工中,有党员7.8万人,他们与返乡农民工联系密切,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是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重要力量。各地以党员服务中心站为依托,设岗定责,引导农民工党员当好形势政策的“宣传员”、维护稳定的“信息员”、权益矛盾的“调解员”、创业创新的“领跑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真情关怀 务求实效

  返乡农民工大多因失业而心理受挫,思想波动,情绪低落,生活焦虑,信心明显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尽力给予返乡农民工精神抚慰和真情关怀。

  ----理顺情绪。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交朋友、拉家常、集体座谈、走访恳谈等多种形式,与返乡农民工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掌握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所遇到的困难,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对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据统计,全省共走访慰问返乡农民工71.7万人,发放慰问金2871万元。

  ----促进就业。一方面,采取技能培训、召开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等多种办法,帮扶返乡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帮助落实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以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株洲、湘潭、衡阳等地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把就业创业培训班办到返乡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乡镇和村,把培训课堂开设在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长沙市天心区、湘潭市岳塘区、株洲市石峰区共同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湘潭县在长途汽车站举行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组织120多家企业入场,提供就业岗位2500多个。

  ----维护权益。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维护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协助”,即协助办理社会保险异地转移与接续,协助落实疫病防控、计划生育及子女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协助落实拖欠工资和调处劳资、土地等矛盾和纠纷,受到广大农民工的欢迎。湘西自治州为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活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按照“来源真实可靠、内容准确详实、服务及时快捷”的要求,向社会推出了一批“放心民办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为返乡农民工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就业创业环境。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