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3-10

■编者按

在10月28日召开的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湖南日报》今天摘要刊发他们的观点,以期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湖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敬请关注。

抓好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

宋智富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根本遵循,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纲领、总设计、总方略。全省社科理论界要把学习、宣传、研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要下足“学”的功夫。要原原本本学,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原文,深刻把握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确保入脑入心。要形式多样学,积极参与和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鲜活的中心组学习、支部讨论、主题征文、专题培训、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确保学习全覆盖。要结合实际学,切实将十九大精神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做到学用结合,推动工作发展。

二是要做好“宣”的文章。要广泛动员各级各类社科组织,充分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性,通过辅导报告、理论宣讲、座谈研讨、专家专访、学术沙龙、微宣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营造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闻客户端等传统渠道和新兴载体,有效依托“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社科普及进基层特色活动”、湖湘大学堂、学术年会、湘江时论等品牌活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效果。要坚持讲好普通话与讲好地方话百姓话家常话有机结合,把十九大精神丰富的内涵讲清楚,把深奥的理论讲透彻,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三是要履行“研”的职责。要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在全省组织开展“‘贯彻发展新理念转型升级补短板’社科理论湘军献金策”活动,发动广大社科工作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我省转型升级补短板出良计、献金策。要充分发挥省社科评审委课题立项、省优秀社科成果评审、新型智库建设等平台的杠杆作用,围绕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立项一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攻关,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湘味的研究成果,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智力支持。要深入基层开展决策咨询,以“社科专家服务团基层行”等活动为抓手,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结合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力。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建设伟大工程

徐晨光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变革、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突出主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能经受各种考验,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特别是能力不足的危险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及驾驭风险本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强化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全党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体党员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夯实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全体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目的,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以实际成效造福于民,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夯实根基。

抓实着力点。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党员干部既要严管,避免他们走上邪路歪路和不归路,也要厚爱,不断激发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理想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好干部。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党组织当中存在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把握“新时代” 夺取新胜利

李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准确认识、主动把握和服务贡献“新时代”。

准确认识“新时代”。要充分认识“新时代”论断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论断就孕育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建立在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深刻变革基础之上。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用“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现代化道路的中国逻辑,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论断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全局性、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主动把握“新时代”。要深刻认识“五大转变”,把握新起点。五年来,我国历史方位、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要矛盾、对外交往、国家治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转变,这些转变既是我国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重大标志,也是我们谋划发展、推进事业的重要依据。要深刻理解“四个伟大”,肩负新使命。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要落实好“十四个基本方略”,开启新征程。十四个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为我们今后认识世界、指导实践、规划未来提供了基本遵循。

服务贡献“新时代”。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坚持内涵建设,牢牢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内涵谋发展、以重点带全面,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坚持文化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引领师生,不断增强师生的“四个自信”。坚持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质量。坚持开放办学,健全国际交流合作协调与沟通机制,主动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加强科技创新 支撑全域作战

刘戟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谈到国防和军队建设时,明确要求“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如何理解全域作战?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全域指涉的是三个领域:

物理域。人首先是一个物理存在,从古至今的战争演变,也可以称作物理战。它有三重含义:应用的主要是物理知识;研发的主要是物理手段;对人体造成的主要是物理创伤。时至今日,物理战已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作战对象偏转、作战费用飙升、作战时空受限等。基于此,武器装备发展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才能避免步人后尘,达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想目标。

生物域。人其次是一个生物存在,生物学的发展为军事斗争增添了新的概念和手段。如果某种武器的使用能避开与敌方武器的对抗,而直接造成人体的伤亡,那么物理战中的拼装备、打金钱也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学着眼的是生命奥秘的解读和破译,在战争中可直接作用于人本身,这也就与战争的基本目的高度吻合。尽管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一样,一直受到国际公约禁止,但在这个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时代,我们不能对滥用人类基因组知识的行为掉以轻心。铸造维护本国家和本民族生存安全的“基因盾牌”,才能有效防患于未然。

认知域。人最后还是一个精神存在,所以才有认知领域的种种争夺。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的发展在能量释放、杀伤精度和打击距离等维度上已逼近物理极限,大国之间尤其是核大国之间的大规模物理毁灭的可能性日益降低。但另一方面,以物理装备为后盾,围绕话语权争夺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心理战,却在不动声色地全方位展开,且日趋激烈,必将左右大国命运。因此,按照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高扬科技兴军的战略大旗,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以力胜为基础,以智胜为取向,最后实现心胜,那才是人类战争的最高境界,也是全域作战的要义与真谛。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智库专职副主任,少将)

新时代 新思想 新征程

曹健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立足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大逻辑,科学阐述和精准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国际国内大局,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部署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四个重大判断为社科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唐宇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四个重大判断,为社科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激励着我们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而努力研究与探索。

关于新时代的判断为社科研究明确了崭新历史方位。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揭示了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走什么样的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什么目标、做出什么贡献等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据此展开与新时代相对应的各项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系统研究。

关于新思想的判断为社科研究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十九大报告总结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是新时代开展社科研究的强大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撑。我们要以此为指导,探究新时代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创新问题,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世界社会主义进行总结和探索。

关于新矛盾的判断为社科研究生成了全新研究课题。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为新时代社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广泛的研究课题。我们要深刻领会新的“矛盾论”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加强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特征、运行机理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前瞻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于新目标的判断为社科研究描绘了光明发展前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对新目标的判断和“两步走”的设想,为社科研究描绘了光明发展前景。新目标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为我国社会科学提供了前瞻性研究领域,更将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李先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纲领。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保证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就是要保证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各个阶段坚持党的领导,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中坚持党的领导,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根本遵循。要适应改革发展的法治需求,及时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应不断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作者系湖南警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网络意识形态传播高地

舒斌

网络新媒体工作者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守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与“魂”、坚决打赢舆论场上的“上甘岭保卫战”,全面打造网络意识形态传播高地。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增强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内容传播的品质。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栏目,丰富拓展文化传播内容,参与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如打造“品读”专栏,融入历史人文元素,以文艺化的表达叙述宏大时事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网文化版块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报道展示湖南非遗的文化魅力、关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文化;积极与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文物局等单位合作,合力传播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

二是创新手段方式,充分发挥融合传播的效力。将红网新媒体集团打造为湖南全媒体传播主平台、省市县三级矩阵联动传播云平台;同时建立“中央厨房”现代传媒指挥体系,以“中央厨房”为指挥中心,引进无人机等新设备,采用航拍、微视频、H5等新型传播手段,形成强大传播合力;加强与今日头条、腾讯天天快报等国内平台合作,充分拓展外界平台渠道,提升内容转载率。

三是加强内容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过滤,安排专人巡查巡版;打造辟谣平台,对重大舆情进行及时处置。此外,要打造网络媒体智库平台,引导专家学者权威发声,充分发挥他们在引领舆情的积极作用。

四是健全培养机制,高效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媒体实践与人才培训相结合,在内部推行“导师制”,科学规范新员工培训机制,同时定期邀请业界学界精英传授经验,使员工快速成才;加强网校共建力度,推进新媒体学科建设。比如安排编辑记者去高校新闻传播学院担任“实践型讲师”,同时请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来红网挂职,以互动多元的培养模式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湖南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盛明科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供了价值遵循。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理念、职能、体制、机制、方式等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按照施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端正政府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坚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人民利益在公共决策中的价值主体地位,使政府出台的政策举措都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将人民立场贯彻到公共管理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政府的行动;要坚持人民主体要求评价政府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强化公共服务责任为轴心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变化而适时调整。当前,要进一步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其微观管理职能,提升其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其社会治理职能;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精简、统一、高效为原则整合部门职能职责;优化内部机构管理和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办事效率。

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推进政府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关键,也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的需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进一步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要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对存在的法律漏洞、不规范法条等予以及时补充修正;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运用“互联网+”推动政务服务机制创新。当前“互联网+政务”正逐步成为创新政府管理的新方式。要加快推进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简化人民群众办事环节,畅通政务服务渠道。要建立政务信息双向交换机制,通过数据服务平台让政府全面了解公共服务需求,也让群众更好地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作者系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Copyright 2015-2030 www.yy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