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平江县
真情“扶”出好日子
——平江县石牛寨镇黄龙山村脱贫工作纪实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4日   【字体: 】   点击数:

“过去,我们村杂草丛生,路上坑坑洼洼。如今,家家户户门前通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我们也有了增收产业,这都是驻村干部帮我们实现的!”在平江县石牛寨镇黄龙山村,一提起县水务局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群众赞不绝口。

黄龙山村属2017年度脱贫出列村,全村312户1356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共559人。2017年2月,平江县水务局进驻帮扶该村,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艰难的脱贫任务,驻村干部与镇、村干部齐心协力,精准施策,用真情“扶”出群众幸福生活。2017年12月,92户贫困户323人成功脱贫。

这个昔日的落后山村,已经成为脱贫“样板村”。

用心调研开“药方”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县水务局在对口帮扶贫之初,就将这一信条深耕实践之中,对症下药,靶向“贫根”,精准施策,详实调研黄龙山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施策,因人因户施策,确保每一项扶贫措施落地成效最大化。

2017年3月1日,县水务局长李立明带领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多次深入黄龙山村走访,经过全面调研,根据该村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方式单一、致富产业少的村情实际,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明确脱贫必须围绕“贫困户稳定增收、贫困户危房改造、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三大主题来开展工作。

该局抽调单位骨干组建领导小组,及时会同石牛寨镇政府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确定了以村主导、增强“造血机能”、基础设施和经济产业并重以及整合资源的帮扶措施,将帮扶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经济产业以及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上,并制定了帮扶规划方案。局党委决定挤出30万元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想方设法为68位危房户和无房户解决住房问题,每个民生工程项目责任到人。

为鼓励贫困户养殖致富,他们制定奖补措施:凡贫困户每养一头猪,奖补300元。目前,有9户贫困户成为养殖大户,34户得到奖补。同时,积极与县扶贫办对接,为123户贫困户发放鸡苗2700只,鼓励引导贫困户走上养殖增收路。

脱贫攻坚关键在支部,要靠支部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此,该局成立由局长牵头的驻黄龙山村党建工作指导小组。2017年4至5月,该局协助石牛寨镇党委、政府进行支、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年富力强,办事精干的支村“两委”班子;6月16日,组织全村党员开展“双带双心”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的使命感,提升组织凝聚力,增强党员战斗力;七一前夕,扶贫工作队组织全村党员开展“共产党员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为改变面貌添砖加瓦”的主题活动……一年来,全村的民生工程项目建设都有党员参与建设管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积极性。

该局干部职工做好一对一走访工作,通过上门讲解扶贫政策,帮助发展产业,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融洽了感情。端午节、中秋节,局长李立明带着家人来到村里,与贫困户一起过节,送来慰问物资;干部胡猛将、李峰、程革坚等为帮扶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不仅自己拿钱,还找来乐善好施的老板们捐资捐物。一年来,该局干部职工捐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近20万元,为贫困户捐助医药费、教育助学金3万多元。

精准把脉拔“穷根”

精准扶贫帮穷不帮富、扶勤不扶懒,县水务局干部、驻村扶贫工作组副组长李峰深知贫困户精准识别的重要性,经常会督促村干部、村小组长、理事会等采取系列措施保障识别之精准。在他的带领下,扶贫队员与村干部日夜奔走于村民家中,走访摸底、入户登记、开会评议,尽全力做好识别精准再精准。

经过走村入户调查走访,结合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评议,黄龙山村共核减了“四类”人员15户65人,同时对因住房不达标导致脱贫质量不高的3户14人,分别采取易地搬迁和村内分散新建方式进行解决。2017年,落实易地搬迁县城安置14户56人,集镇安置15户58人。落实联户新建安置共10处,31户89人,村内单户新建安置8户29人,修缮加固4户6人。

授人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人以渔。县水务局倾全力抓紧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对口帮扶村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引进技术力量,“量身定做”产业发展思路,构建扶贫长效机制。他们将光伏扶贫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总投资50余万元建起光伏发电站,2017年9月份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同时,扶贫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个装机容量为650千瓦的小水电站,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提升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记者了解到,李峰的妻子身患尿毒症,每星期要去医院透析三次,但自驻黄龙山村以来,李峰始终坚持与村民同吃住,坚持驻扎在扶贫第一线,照顾病妻只能托付家人。他一个月难得回县城两次,带领扶贫队员日夜奋斗在黄龙山村这片热土上,为扶贫工作竭尽全力。

李峰说,每次离开家门进村驻点的那一刻,看到妻子疲倦的面容,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歉意。但是,一想到村里还有许多贫困户急需帮扶,他把心一横,又踏上了去村的路程。为了做好工作,李峰起早贪黑,逐户走访,撰写计划,组织村干部各司其职。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一个包,一个记事本,成了这个驻村干部的独特标识。采访中,村民都伸出大姆指称赞道:“这样的干部真不错,一心为村民着想,我们将永记于心!”

夯实基础增“后劲”

发展产业,首先要打牢基础设施。在黄龙山村,扶贫工作队真抓实干,投入扶贫资金并确保用到“刀刃”上,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

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黄龙山村踏上脱贫之路。“以前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出行很不方便,现在有了硬化路方便多了。”村民王大爷满脸喜悦。驻村工作队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按照“多方筹资、稳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基础、增强脱贫“后劲”。

一年来,共投入218万元,硬化4条总长约5.5公里的村级道路;实现电信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解决了村民通讯闭塞和上网难等老大难问题;投入50余万元,新建一个3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年前可交付使用;维修整治水利干渠9153米,修复堰坝15座,农户改厨改厕、农网改造……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也得到了根本解决。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件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我们水务人必须把工作做细,不讲任何条件和价钱,把老百姓的事做实,把脱贫攻坚的事做好,要让水务脱贫工作走在前、行在先,落实到位,通过水利脱贫,夯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困扰老百姓发展的瓶颈。”李立明如是说。基础设施的跟进配套为下一步产业扶持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因地制宜谋发展,在黄龙山村的产业发展定位上,农家特色的绿色产品成为上上选,经济产业着力点瞄准生态专业合作社。

精准扶贫,要扶出“新”希望。目前,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以梨子和杨梅两种水果为主的百亩特色果品生产基地,高粱酒厂、稻米加工场等项目也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筹建。在探索精准脱贫的道路上,各级帮扶单位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了贫困村民身上。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