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岳阳县
岳阳县:党建+扶贫,助力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来源:中共岳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字体: 】   点击数: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之际,如何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岳阳县月田镇立足实际,通过建强产业党支部战斗堡垒,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红薯产业是月田镇重点培育的传统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发挥抓党建促脱贫作用,月田镇党委成立岳阳县颖水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公司签订了产业奖补协议,以“红薯产业党支部+贫困村+贫困户”模式,由政府提供红薯种苗、肥料,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并签订保价回收合同,帮贫困户走出一条“种苗有保障、种植有指导、红薯就地卖”的好路子。

“这几天正是播种时节,发放红薯苗不能耽搁,肥料也得逐户发放到位,还得一个个村的与群众们交流培训。”最近,红薯产业党支部书记陈颜与支部的其他党员骨干的日程表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10个贫困村到处都能见到他们技术指导的身影。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仓库囤积了很多滞销的红薯粉丝,陈颜下一步还计划搭上网络直播快车,开启直播卖货,既减轻库存压力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

“今年镇党委将党支部直接建在红薯产业上,既是认可也是鞭策,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的信心”,支部成员周幼龙是这片红薯地上的致富引路人,越战老兵的他退伍回村当原邓谷村支部书记多年,辞去村干部的职务后,他全身心扑在红薯地上,从选种、育苗、栽植还有精细化加工,他都多方考察学习研究,并邀请省农科院、县农业局作技术指导,如何发展好红薯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倾注了他半生的心血,对于未来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薯产业他仍然干劲十足。

陈军是月田镇立新村贫困户,前些年因妻子生大病负债10多万元,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主劳力,因照顾妻子不能外出务工。在村干部的建议下种起了红薯,前两年种植3亩尝到了甜头,听说今年镇里产业奖补的力度更大,销路也有公司保底,陈军早早的盘算着扩大种植规模,把在外务工的邻里左右的10多亩地都种上了红薯苗,预计可增收一万多元。

经过6年探索,月田镇红薯产业已发展到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惠及全镇1728户贫困户增收的支柱产业,按每亩产红薯4000斤保守计算,可为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岳阳县颖水薯业发展有限公司也由单一加工红薯粉丝、年产值不足20万元的小作坊,做成了如今集精细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解决了20多个周边群众就业问题,每年生产红薯粉丝360吨、薯片20多吨、淀粉800多吨,年产值达2200多万元,“铁山源”鲜食红薯和红薯制品均获得“中国”有机食品认证。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