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梅)日前,岳阳县花鼓戏传承剧院(原天鹅影剧院)连续多日上演《秦香莲》《巡按斩子》《牙痕记》等传统剧目,800人的观众席上场场爆满。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天戏未开演,剧院内就座无虚席,门口还聚集上百位没买到票,伺机“溜”进场的观众,而每到戏中高潮时,鼓掌、喝彩声不断。原来,这是该县从去年开始,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新做法以来,推出的“一元剧场”活动。目前已演出数十场,惠及群众近十万人次,收到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传承传统戏曲的双重效果,演绎出一场文化惠民的大戏。
2012年9月24日晚,“一元剧场”首场在县花鼓戏传承剧院(原天鹅影剧院)正式拉开帷幕,当地观众以极大热情欢迎演出,不但观众席座无虚席,走廊上也坐满了自带凳子的戏迷。第二天一早,售票厅门口买票人的队伍竟然排到了马路边。“一元剧场”,顾名思义,一场戏只收一块钱门票。观众只需花不到一瓶矿泉水的钱,就可以欣赏到高档次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以极具地方韵味的岳阳花鼓戏为主,因广泛吸收我市民间小调、山歌特色,深受群众欢迎。“‘一元剧场’的出现,主要在于破解群众文化有需求,而县里文艺工作者展示缺平台的矛盾。”岳阳县文广新局局长郑一夫说,近年来,当地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一方面群众看戏难,另一方面县里的文艺工作者也缺少展示机会与平台,“一元剧场”从中找到了结合点。
门票只要一块钱,但每场的演出成本就达到了五六千元,缺口怎么补?对此,剧团所在的文化馆寄希望于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双重力量。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让“一元剧场”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如汩汩流淌的甘泉,长期惠泽民生,今年3月上旬县委的一次党务工作会议上,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岳阳县县委书记黎四清,岳阳县县长张中于表示,要将此活动列入长效机制,由县财政给予演出补贴。另外,“一元剧场”超高的人气也吸引了当地一些企业的热情参与,纷纷提供赞助经费。其中一位企业家表示,通过剧场推介企业产品,不仅提高企业知名度, 也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举两得。与此同时,当地更争取到了专款对剧场进行整修。“一元剧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当地剧团的发展。作为承办单位的岳阳县花鼓戏剧团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剧团曾一度面临业务下滑、经营困难的局面,演职人员情绪甚是低落。“一元剧场”活动开展后,剧团负责人、当地文化馆馆长刘望平说,现在剧团不仅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演员们的创作排练热情也高涨,精选了三十多套传统剧目重新演绎,大家把多年未演的一套技巧又捡了回来。
岳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喻飞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曾提出,要“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元剧场”就是岳阳县文化部门为群众精心准备的一个公共文化产品,今年他们将借助其影响力,积极推动全县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今后,我们会进一步推进‘一元剧场’系列化发展,不仅县城有得看,还要向社区、乡镇推进,使公共文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喻飞跃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完善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演出机制,并以“一元剧场”现已形成的“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剧团服务、百姓受益”的模式,开展诸如“免费广场电影”等类似的公益文化活动,以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让文化公益活动变成文化自觉行动,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