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湘阴县
落子湘阴三年间
来源:岳阳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字体: 】   点击数:2456
    8月18日,西姆西焊接材料、百固标准件和曾祥环保机械3个项目集体落户湘阴县金龙新区。至此,作为滨湖示范区湘阴片区先导工程的金龙新区成立5个月来就迎来了“开门红”。
    沃土湘阴,喜事连连。
    今年春节刚过,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一行来湘阴最后完成考察选址工作,引领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中联重科正式落户湘阴工业园;3月6日,远大低碳可建科技园在湘阴奠基动工,今年9月即可试投产,全面竣工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6月11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高端机械装备制造项目在湘阴正式签约,湘阴没有央企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历史从此改写……
    滨湖示范区内的厚土湘阴,热了!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湘阴迎来难逢机遇
    湘阴东部,湘江东岸,山峦叠翠,沃野肥疆。
    2008年5月,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的滨湖示范区获省委、省政府批准,含湘阴、汨罗、屈原行政区和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湘阴县城文星镇和其他四镇六乡220平方公里地区成为其重要组团。“湘阴有220平方公里纳入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有着其他任何地方不可多得的政策优势。一是纳入先导区的220平方公里土地由原来的农业用地全部调转为建设用地,发展工业项目没有土地政策障碍;二是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将来还有芙蓉大道、京珠高速复线、沿湘江风光带、城市轻轨等四条路与长沙对接,与长沙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作斌把脉。
    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两型”办常务副主任徐湘平在湘阴调研后指出,湘阴要紧紧抓住滨湖示范区机遇,突出产业发展,突出基础先行,突出管理改革,建设成“两型社会”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区。
    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更是对湘阴寄予厚望:要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服务配套,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在对接融城中谋求更大发展,加快建设令人自豪的强盛湘阴!
    春风拂柳。
    湘阴迅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滨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主动邀请省内外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专家制定《湘阴融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方案》、《湘阴城南地区规划》,对紧靠长沙的城南地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布局作出全面调整和新的部署。
    2008年起,一场把湘阴构建成示范全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创新阵地、示范基地、产业要地、休闲胜地、宜居佳地;建设成岳阳经济次中心、制造业次中心、消费次中心,加速推进滨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役在南洞庭湖滨悄然打响!
交通对接产业转移,湘阴凸显洼地效应
    在列入滨湖示范区的同年,湘阴喜评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湖南最具投资吸引力县。湘阴“洼地”有了更多呼应长株潭的底气。
    首着交通对接,把湘阴变成长沙的“后花园”。近年来,湘阴投入9000多万元建设了滨江大道和湘樟路,加速与长沙沿江风光带相接;2010年5月,投资4700万元修建的柳林江大桥及其连接线,湘望两县跨江“拥抱”;一期投资8亿元的芙蓉大道湘阴段全线动工,明年8月即可竣工通车;漕溪港深水码头纳入国家主航道建设,一期3000吨级泊位深水码头竣工作业,二期正式启动;京珠高速复线湘阴段工程即将启动,规划建设的长株潭城际轻轨经过湘阴并设两个站点。湘阴形成了水陆多点对接省会长沙的交通格局,与长株潭城市群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与此同时,县城基础设施也加速推进,新建城市主干道5条,对4条旧城干道进行改造,形成了“八纵六横一环线”的城市交通骨架。
    湘阴,“大门”今始为君开。一批批来自广州、长沙、青岛总部的产业纷纷移师湘阴。
    2009年,采取“行业牵头、政府支撑、产业聚群、市场运作”模式,与省轻工行办合作,引进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落户示范区内袁家铺镇。被定为全国轻工行业调整和振兴第一个创新示范产业园区,目前有6家企业进驻。
    另一重镇界头铺镇距长沙主城区仅19公里,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重点推进的“五区十八片”之一。湘阴将该镇定位为直接对接长沙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康达塑业、凯佳生态农业科技园、丽景湾等项目纷纷落户建设。今年3月,作为滨湖示范区起步区的界头铺金龙新区又正式起航,按照“一年拉开框架、两年初具规模、三年大见成效”思路启动建设,成为与县工业园区、洋沙湖经济小区、临港经济区并驾齐驱的又一个新的工业重镇。
    近3年来,湘阴共招商引进工业项目273个,协议引资115亿元。农业大县湘阴开始了“工业革命”,将为县域经济崛起提供强劲支撑。
 
改造升级城乡统筹,湘阴构筑滨湖新城
    “湘阴是长沙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首席专家张萍认为。在长沙人眼里,湘阴集山、水、湖于一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交通方便。
    为打造县城滨湖人文景观名片,湘阴将县城定位为“人文之城”、“山水之城”、“宜居之城”和“长沙北部卫星城”。近两年投入1000万元高标准修编县城总体规划。
    湖为城眼。湘阴突出对水域面积超万亩的县城内湖洋沙湖和东湖的开发。洋沙湖申报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由顺天集团投资50亿元,8年建成,将打造成中南地区最高档次的休闲会展中心。投资3亿元的东湖生态公园2010年8月已全面启动。
    围绕打造“左宗棠故里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以柳庄、左宗棠文化纪念园、文庙、岳州窑为主的名胜古迹旅游带,以鹅形山、横岭湖湿地、青山岛为主的生态山水旅游区;以洋沙湖、东湖为主的娱乐度假旅游区;以鹤龙湖为中心、S308线为轴线的“农家乐”户外休闲旅游区“一带三区”旅游发展格局形成。
    从2008年起,湘阴开始争创省级卫生县城,2010年底创建一举成功。初尝创卫甜头的湘阴人并未就此止步,又开始了向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冲刺。如今,漫步湘阴街头,高楼林立,街道整洁,绿树成荫,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湘阴,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长株潭户外休闲旅游基地。
    湘江两岸,豪情激荡。滨湖示范区落子3年,激飞的是思想的火花,激荡的是发展的步伐,激奏的是湘阴追求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强音。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