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汨罗市
汨罗江畔助学成风
来源:岳阳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字体: 】   点击数:
    ●6年来,“杨叔叔”资助过的学子超过500人,金额达到300万元。
    ●得知汨罗有不少贫困生,浙江人吕忠民说:“我也是苦出身,你们有困难可以找我!”
    ●企业家肖波要求每一个受助孩子,“将来有能力一定至少资助他人一次。”
 
    古老的汨罗江曾收留了报国投江的屈子,也孕育过革命的“骆驼”任弼时。改革开放以来,汨罗江一大批子孙求索创业先富了起来,他们继续发扬先辈报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汨罗江畔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爱心助学的感人故事。
    据汨罗市慈善总会介绍,汨罗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名流助学之风非常浓厚,有的人父子、兄弟爱心接力助学20年,有几位老板助学金额达300余万,有的企业尽管在起步阶段,但其老板把助学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成立助学基金。一个一个的故事感动着汨罗江。
 
“杨叔叔”有107个“孩子”
    开学在即,企业家杨修检格外忙,除了每天奔走于企业和建筑工地,还有一项让他很高兴的事情,8月以来,他接到不少受助学子升学宴的信息,只要有时间,他都会欣然参加。杨修检是一位把给予当做快乐的人,他有一个坚持了6年的习惯,对每年考上大学的受助学生,他都要亲自上门送去3000元的红包做路费,也算是他对孩子离开中学的最后一次资助。孩子们高中就读期间,每到开学的日子,杨修检都要亲自上学校为每个受助孩子代缴学费4000元,在每月16日他还在所资助孩子们的银行卡上存200-300不等的生活费。
    汨罗二中高二学生程荣说,杨叔叔对待他们像亲人,每年节假日都要以受助学生家长的名义请孩子们的老师吃饭,与孩子们见面聊天,排解他们的忧虑解决他们的困难。汨罗二中08届学生黄媛因家中贫困,加之为了负担两个姐姐的大学学费,家里债台高筑,使得成绩优异的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南下打工。得到这个消息后,杨修检立即联系黄媛父母表示愿意扶持这位好学生。受到资助顺利入学的黄媛却因自卑和封闭,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杨修检通过班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和妻子一起把黄媛从学校带到自己家里,用自己求学的艰辛和创业的苦难开导她,请她与家人一起吃晚饭,杨修检承诺承担她三年高中的全部费用,嘱咐黄媛认真学习,不要让暂时的苦难压垮了自己,并且不要把叔叔的资助看作压力,应该视为前进的动力,取得优异成绩回报社会。经过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无微不至的关爱,黄媛把杨叔叔作为榜样,振作起来,刻苦认真学习,并顺利考上中山大学。近年来,受到杨修检资助的寒门学子超过500人,总金额近300万元。在2011年新学期到来之际,杨修检即将迎来他的第107个受助学生对象。杨修检资助的学生中,有不少考上了清华、浙大等名校。
    在杨修检的手机里,保留着受助学生在学习之余给他发来的短信,在短信里孩子们总是亲切地称他为“杨叔叔”。杨修检说,每次翻看这些“家信”,都会感到无比快慰。
 
300多万元爱心款跨省而来
    今年8月6日,由浙江企业家吕忠民捐助150万元的希望小学在汨罗市范家园月形村正式奠基,这个小学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吕忠民表示,今后将会继续支持教育事业,让更多的贫困孩子都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009年,汨罗市领导在浙江横店参观学习经验时,偶然认识了吕忠民,交谈中,吕忠民得知汨罗有不少贫困学生面临入学困难时,当即表示:“我也是苦出身,你们那里谁有困难,可以找我。”2009年7月,汨罗市慈善总会成立,担任慈善总会长的汨罗市政协副主席余仲春试着给吕忠民打了一个电话,希望能来汨罗参加成立大会,吕忠民听说后,立即丢开手头的工作,亲自赶到汨罗参加活动,当场为汨罗市一中一次性捐赠20万元,为10名贫困高中学生提供资助。同年9月,吕忠民再次向汨罗市一中捐资50万元,设立“奖学奖教基金”。吕忠民的善举感动了汨罗的企业家们,慈善总会成立当日,社会各界现场的捐赠达360多万元,吕忠民的善举同样感动了汨罗市的领导,他当选为汨罗市政协副主席,并授予汨罗市荣誉市民、汨罗市一中荣誉校长的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吕忠民先后资助84名贫困学生上学,助学金额达到300多万元。在他的影响下,由他儿子吕剑担任会长的汨罗市浙江商会爱心人士也在前不久向汨罗市25名优秀贫困学生捐赠了助学金。
 
“受捐赠意味着接受了爱心传递任务”
    前几天,某电子产品公司董事长肖波接到到汨罗市一中的报喜电话,由他资助的汨罗市一中学生李栋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录取,听到消息,肖波非常高兴,赶在李栋前往河南洛阳读大学前请他吃饭,并当场奖励他一个手机和上学的路费3000元钱。
    包括李栋在内,今年共有5名被资助的汨罗高中学生考取了大学受到奖励。李栋的父亲早年过世,母亲在汨罗打工,家境贫寒,2008年开始,他成为肖波的公司在汨罗资助的众多贫困中学生之一,在高中就读期间,肖波给他们每个学生每期捐助4000元的学费。
    从2007年起,肖波在汨罗共资助中学生84人次,受到他的帮助,不少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肖波在宴请这些孩子们时总不忘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每半学期向他汇报一次学习生活情况,并要求他们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他对被资助的学生有两个条件:首先,要不违法乱纪。其次,每个学生必须承诺,将来有能力了至少要资助他人一次。“你在今天受捐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个爱心传递的任务。”他希望孩子们能将爱心传递下去,把爱放大。同时,他还认为,要尽量多给孩子们发展成才的机会。去年以来,肖波还安排毕业于汨罗特殊教育学校的十几个残疾学生在公司就业,在保留一定底薪的同时,公司还配备了专门的干部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他们更多关爱,让他们成长在更健康的环境下。
 
无私的爱心有N个无私的理由
    “关键时刻帮人一把,就可能让人获得新的希望。”自小丧父,“讨过四年饭”的汨罗政协常务副主席、汨罗市慈善总会会长余仲春深知弱势人群渴望得到帮助的感受。“通过慈善工作,让先富裕起来的社会成员反哺社会,把汨罗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通过爱心和善意的传递得到广泛弘扬,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及时救助。”2009年7月10日,在汨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汨罗市慈善总会成立,当天,在该市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领导,各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各界人士纷纷解囊,出现了捐助360多万元善款的动情一幕。自成立以来,他们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改变命运”“企业老板助学”等系列助学助医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贫困学生。三年来,慈善总会也先后组织捐助在校高中生和准大学生共300多人。
    为什么汨罗捐资助学会形成如此之大的声势?汨罗有关人士介绍,由于该市市域经济发展,涌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他们把对政府的回报、对乡梓的爱转化为捐资助学行动,并形成了风尚,形成了习惯。
    汨罗某上市公司总裁王术平的父亲王卓敏老人曾是汨罗一中校办工厂的厂长,在1992年,这位老人每年接纳十几个孩子到厂内食堂免费就餐,1998年后,通过王术平厂长的努力,企业发展成了享誉省内外的大企业,与学校也脱了钩,但直到今天,王术平还像当年一样每年都给学校10几万或20几万搞教研教改,且每年扶助30个学生,曾有考上了大学的孩子家长想拜访王总,当面说一声谢谢。都被他婉言谢绝,只是在电话中叮嘱孩子好好读书,将来为社会作贡献就是对他的最大的回报。王术平弟弟王卫平也在5年前开始资助4-5个学生,他们兄弟既传承了父亲的创业精神,也继续了父亲的爱心,父子爱心路上接力跑近二十年。
    汨罗市“一会三公司”中的汨罗再生资源协会从2004年成立之初,对申请入会的企业要求“入会必先捐助1000元作为助学基金”,截至目前,协会会长、岳阳市“新世纪以来十大杰出经济人物”杨兴发个人捐款就达80万元,该协会累计助学及扶助社会公益事业捐款220多万元,其中资助了全市196名贫困学生。
    在汨罗慈善总会的爱心榜上,排列着一个个企业家的捐助项目。在广州拥有多家分店的洞庭土菜馆何威夫妻每年资助4-5个学生,并发动在广州的汨罗籍人士,一次性捐资助学50万元,凡汨罗籍教育界人士到广州办事、夫妻俩都免费接待;广东汨罗商会的会长龙新建、周浪、岳泰集团的徐伟都捐资数万助学……
    汨罗的爱心故事,一直在延续。
 
本报记者 谭綮 刘克宏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