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继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后,屈原管理区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和副书记开展了一次专题研讨,32名党组织书记接力培训班上王一鸥书记嘱托,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为目标,结合培训班所听所学和平时工作所见所思,各抒己见,既谈出了体会与感悟,也谈透了责任与担当,更谈到了希望与奋斗。
感悟:从“基层服务”中获得“认同”
“昨天培训班上,市委王一鸥书记真的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了,他看到了我们基层干部的辛苦,也替我们说出了心声……”荷花村党总支书记姜昔志说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这是王一鸥书记在培训班上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与责任的描述。讨论会上,营田镇的党组织书记们纷纷谈到,基层工作中确实就是这样一个感受,但是非常让人欣慰的是,基层的辛苦与努力有目共睹。
说起基层工作,余家坪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钟旭说到了一件事,疫情防控期间要发动党员捐款,很多党员群众纷纷找上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要求捐款,有的党员群众觉得捐100太少,纷纷要求多捐。“当时,还有的群众找到我,说是要捐款,说我们社区干部辛苦了,我告诉他,这捐款是支援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才知道,原来款不是捐给社区”。钟旭表示,这件事让他非常感动,原来,在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干部的付出,群众不仅看在眼里,还记在了心里。
谈到基层公共(一门式)服务,义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田彪在讨论详细介绍了了义南村(一门式)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他们对我们村干部就会越来越认同,他们的认同感,就是我们的价值感。”田彪说。

担当:在“一肩挑”中体会“责任”
2019年4月起,屈原管理区委要求新调整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原则上实行“一肩挑”。此次研讨会上,各党组织书记围绕“一肩挑”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一些“一肩挑”书记更是纷纷吐露心声。
凤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威是一名80后年轻干部,“权力得到了集中,责任也愈发沉重。”在交流会上,他说道,“在一肩挑之后,党员、群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你一个人的身上。比起以往的社区事务决策,在沟通效率上提高了,在决策效果上就要求更准确。我认为’一肩挑’对我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但更是一种督促我带领社区班子一起要做得更好的动力。”
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表示,对比以前,“一肩挑”后,他们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时刻都有一种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他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更快地提升自己。

希望:让“后备干部”都找到“目标”
“以前,我们总说要把哪些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但是,这千把块钱的工资,一眼可以望到头的前途,谁愿意来啊?但是现在,现在基层越来越被重视了,村干部的待遇调整的力度很大,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说起后备干部的培育,凤凰乡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表示,对比以前,现在村级后备干部培育,最大的变化就是大环境和期望值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昨天培训班上全省将的拿出1000个的名额面向基层村(社区)干部来招录公务员,我觉得,对我们村(社区)干部而言,这是一颗定心丸,对于后备干部培养而言,这更是一剂强心针。”磊石村党总支书记湛灿说。
对于村级后备力量而言,只要年轻,只要有能力,就会从村(社区)干部这个起点走向更好的发展平台。而对于后备干部培养,党总支书记们纷纷表示要看准,把那些品性好、年纪轻、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人才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而对于培育,“要由党总支书记手把手的来带,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青港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熊利军说道。

奋斗:把“发展集体经济”融入“情怀”
研讨会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个让大家五味杂陈的话题。有的村级有产业项目收入,有的却是能靠着土地流转收入,有的已经特色养殖已经产生收益,有的还在新品种植的培育阶段,对于村党总支书记来说,发展集体经济,就是要与项目方,与群众、与合作社互惠互利,既要持有一颗公心,又要为集体争利。对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总支书记们纷纷表示,这是一项需要情怀的工作。
“我早年在外面做点生意,一年收入十几万,后来回到村里当村干部,将我在外打拼积累的一些资源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个人收入减少了,村上能支配的钱却多起来了,我不后悔,我是真的想为群众做点事”。金洲村党总支书记彭宏武说道。他认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很重要,要维持村级运转,就必须要让村集体自己有造血功能,才能更好的惠及群众。对村干部来说,就是要把村级发展作为自己的情怀,发动寓外乡贤回乡投资,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村企联建等多种有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和克服发展村集体经济缺资源、缺项目的难题。

未来的路,既是荆棘之路,更是奋斗之路,现下,疫情防控仍不能松,复工复产要再加把劲,脱贫攻坚冲锋在即,乡村振兴重任在肩,屈原管理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培训中接力,在研讨中深思,接续新的奋斗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