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临湘市
白羊田镇:山乡巨变展新颜
来源:中共临湘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   【字体: 】   点击数:

“西港山,山港西,祖祖辈辈打擂擂(方言ti ti 一种竹木制成、用于谷物脱壳的原始工具);一把斧头一把锯(ge),走到桃林畈里呷白米饭去(qie)。”一首民谣,生动地讲述了西港山贫穷的面貌。

西港山位于大云山脉西部,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临湘市白羊田镇的420户1126名贫困户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港山脉中。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当地党委、政府一班人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通过真心帮扶、发展扶贫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岳阳市级贫困村西山村、双泉村分别于2017年、2018年脱贫摘帽,全镇330户899人稳定脱贫,无一返贫,贫困发生率从3.1%降至0.97%。白羊田镇党政一班人,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9a738c25ab4b79306d42c99b6ac1e4e

真心帮扶有“温度”

“你们真是费了心,不然我这个家早就散了!” 合盘村上屋组的刘达青拉着白羊田镇党委书记陆晖的手,声音哽咽。原来刘达青家里做新屋,三层楼房才盖到二层,他被查出身患肝癌,花了几十万治病,还欠上一大笔债,楼盖不了了,病也不治了,一家人急得团团转。陆晖得知后,上门和刘达青一家算了几笔细账,说服他继续治病的同时,还多次和扶贫工作后盾单位商讨帮扶对策,争取重点扶贫资金6万元,镇财政想办法,挤出钱来,盖好了新楼,稳定了他的病情。

“三喜临门呀!”高考一放榜,合盘村鲁公组的鲁书绪笑得合不拢嘴,谁又知道,一年前他还穷得叮当响。鲁书绪原是镇上有名的“麻烦钉子户”,镇村干部想办法把他列入易地扶贫集中安置,乔迁县城居住,介绍他当上小区保安,月收入2000多元,女儿大学毕业后在长沙就业,儿子又考上了大专,家里从愁云密布到喜笑颜开。

双泉村大条组贫困户廖四国16岁的女儿廖燕也是该镇党委、政府牵挂的对象,廖燕2016年跟随母亲前往江苏南通生活,学习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该镇排查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组织专班“千里”劝学。

“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既然找到了,你们再多做下工作,一定要把廖燕带回来读书。”今年4月,白羊田镇劝学工作队奔赴1000多公里外的江苏省南通市,找寻了两天才找到廖燕,但廖燕母亲对廖燕读书有抵触情绪,她想女儿尽快打工赚钱。在劝学工作队的多次耐心劝说下,廖燕终于从1000公里外的南通市顺利返回白羊田镇继续学业。

48da7c9ac36c3300c70c81304110d0c

产业扶贫有“厚度”

“黄桃个头大,都是抢手货。”近日,看着一筐筐黄桃运往外地,双泉村总支部书记黎朝辉开心不已。双泉村纵横于西港山脉中,昼夜温差大、山泉多,独特的土壤和气候,适合黄桃生长。

2016年底,村级致富带头人谭伍军等5人种下了400株黄桃苗,成熟期部分树苗单科产量可以达到近千斤,村里一班人看到了黄桃的“钱”景。于是在2019年,双泉村委投入44万元,采取“村集体+农场+农户 ”的形式,与村级致富带头人合伙,开垦荒山80亩,种植黄桃苗1600株。

为了进一步增产增收,双泉村委和谭伍军创新模式,在半岭黄桃基地开发立体农业,发展林下经济,在黄桃基地建鸡棚、挖鱼池、种西瓜,高效利用土地,目前已喂养乌鸡500只、鱼300尾,种植西瓜20亩。参与到黄桃扶贫项目的24户兜底贫困户,每年分红在500元以上,同时村委还吸引贫困户通过出让土地、参与黄桃基地劳动的方式入股,增加收益。

近年来,该镇引进湖南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油茶,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带动模式,发动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基地务工等形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今年54岁的廖四望是白羊田镇白羊田社区七湾组的贫困户,丈夫没有一技之长,2个小孩读书,日子难以为继。但家门口的九丰油茶公司给了她生活的希望,今年茶籽采摘季节,她到基地上摘茶籽,10多天就纯收入近2000元。茶籽摘完后,她又在公司车间进行分选茶籽工作,工资加上小额信贷入股的年底分红, 廖四望的年收入有1万多元。该镇还有327户,900人的贫困群众和廖四望一样参与九丰油茶项目获利,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产业兴则群众富,近几年,白羊田镇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逐步形成了“山上油茶、林中水果、林下养殖”的多元扶贫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b044c96de6fc75b23f33cbc9347c0a6

民生实事有“力度”

西山村位于西港山之巅,那里山高水冷、田少地瘦,人均不到二分地。村里一无学校、二无卫生室、三无村部,有的是建档立卡的73户贫困户。

“现在的条件真是好,学校、卫生室都有了,没有以前那么穷了。”说起西山村这几年的变化,离任老支书李伦良最有发言权。过去,村里没学校,孩子们读书要翻山越岭走30多里路;村里也没有诊所,村民生了病就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变重病。2017年,通过上级部门的多方帮助,西山村筹集资金400余万元,改建了村部,新建了小学和卫生室,配备了公费教师和专职乡村医生。群众的医疗和教育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亲身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双泉村村医黎海军。今年7月,黎海军在双泉村刚刚落成的民生服务中心内拥有了全新的医务室。所有硬件设施严格按照标准打造,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分区诊疗、“一站式”就医服务。

“民生服务中心里不单能看病,小朋友、老年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活动天地。”联点双泉村的镇人大主席陆伟雄亲历了民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今年7月,在该镇重点帮扶单位岳阳市纪委监委和岳阳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双泉村投入40万元建设了集老年活动、儿童辅导、医疗服务于一体的民生服务中心,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众需求进行全方位覆盖,民生实事的“力度”让脱贫成效得到进一步稳固。

该镇还筹集资金500多万元,村公路、垃圾中转站、亮点屋场建设热火朝天,基础设施从无到有。

一个个故事,诉说着山乡的巨变;一个个数字,见证了白羊田镇的脱贫之路。如今的白羊田,西山坡上,牛、羊、鸡成群,嬉戏觅食;双泉河里,鸭游鱼跳,多种养殖见成效;四合岭上,阳光暖心,湘北地区最大的九丰万亩油茶林枝繁果硕……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