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临湘市
临湘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抗击“6•1”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纪实
来源: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1日   【字体: 】   点击数:

冲不垮的战斗堡垒

——临湘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抗击“6·1”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纪实

 

61深夜至62日凌晨,一场特大暴雨席卷临湘市,短短16个小时,全市境内平均降雨175.28mm,其中羊楼司镇龙源山区降雨量达280.2mm。全市16个乡镇9.2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3.65万人,集中安置灾民3800人。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5.2万亩,养殖水面受灾4.5万亩,倒塌房屋286759间,公路损毁527公里,桥梁损毁134座,通讯基站损坏155座,电力倒杆877根,直接经济损失达8.9亿元。

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临湘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演绎了一场党员干部与受灾群众共御洪魔、奋勇抗灾的感人篇章。

灾难面前,各级领导靠前指挥,情系灾区

雨如注,村庄被淹,桥梁冲毁,房屋倒塌,田地夷平。路断了,水断了,电断了,通讯断了……

灾情如令,责任如山。临湘6·1”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后,国家、省、岳阳市领导高度重视、十分关注。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副巡视员方志勇深入羊楼司重灾区督导指挥救灾;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永文,省政府副省长黄兰香、戴道晋,省委副秘书长卿渐伟第一时间赶赴羊楼司镇龙源村察看灾情、指挥救灾;岳阳市委书记盛荣华,岳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康代四、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王瑰曙、市委秘书长樊进军,岳阳市政府副市长熊炜等多次前往龙源山区,坐镇指挥救灾,并调集7个部门11名领导干部,驻点临湘指导帮助开展灾后重建。灾情发生后,临湘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党组织“主心骨”的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险救灾。62日凌晨,市委书记黄俊钧冒雨赶到龙源村,撑着雨伞,穿着雨靴,站在近40厘米深的污泥里,边看灾情、边听汇报。当得知群众日常生活物资都被冲走时,黄俊钧当即指示,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市委、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当好坚强后盾,克服一切困难,让每一位受灾群众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地方睡觉、有病能及时医治。刚刚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汪灿迅速赶到受灾现场,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紧急防汛会商会,对抢险救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市委副书记李伍华、副市长彭海云在市防汛指挥部坐镇指挥,夜以继日加强调度,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兼羊楼司镇党委第一书记李其报在救灾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身雨衣白天遮风雨,晚上当睡衣。全体市级领导纷纷下到联点乡镇,走村串户,了解灾情,指挥救灾。羊楼司镇党委书记夏逢响、镇长李志华分别蹲守受灾最严重的龙源村、梅池村,在灾民安置点帐篷里现场办公,连续一个星期与受灾村民同吃同住。该镇10名党政班子成员分组下到受灾村开展救援工作,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定湖镇、源潭镇、黄盖镇、坦渡乡等受灾乡镇党委组织600多名党员干部,抢险的抢险、排查的排查、值班的值班,昼夜不停地开展防汛抢险和抗灾救灾工作。

危急时刻,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洪水来了,大家赶紧跟我走!”

62凌晨1时,羊楼司镇龙源村党支部书记潘梅芳发现暴雨越下越大,洪水从山上涌入河道,水位起来越高。他赶紧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不到半个小时,洪水漫过路面1米多高,但河对面还有70多户村民,潘梅芳放心不下。面对水流湍急、深不见底的桥面,潘梅芳来不及思索,带领几名村干部,手牵着手,冒着生命危险从桥上涉水过河,分头到村民家中,一户一户敲门检查,不漏一户一人。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潘梅芳和他带领的村干部、党员、组长共安全转移群众835人,集中安置537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村民的生命安全。洪水一退,他又及时组织党员和干部群众查看灾情、疏通道路,抗灾自救,把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近日,临湘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向潘梅芳同志学习。凌晨240分,暴雨急剧加大。梅池村党支部书记钟军岳和村主任钟广带着几名党员组长冲进暴雨里,分头沿梅池河两岸,从上至下,挨家挨户通知村民转移。暴风雨中,电话打不通了,面对面喊话也听不见。情急之中,他们拿起铜壶和不锈钢脸盆,边敲边喊。不到一个小时,把92380名村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四合村妇女主任涂月娥顾不上自家养殖场的600多头生猪,拖着一双病腿与村干部一起紧急疏散转移群众,每天在村里的临时安置点为灾民做饭,没有叫过一声苦。坦渡乡联盟村党支部书记余从新在通知邹家组80多岁的杨娭毑转移时,水已经涨到1米多深,他背起老人就往外冲,帮助老人安全脱险。市民政局80后女党员谢丹连续多日驻守在龙源村灾民安置点,每天顶风冒雨走村串户查灾核灾,高烧39.2度仍坚持不肯下“火线”。暴风雨中,各级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紧要关头,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紧急支援

时间就是生命。突如其来的暴雨洪灾,考验着各级党组织,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临湘市各级党组织把抗洪救灾一线作为主战场,一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战役迅即拉开大幕。

市委及时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光文担任组长的羊楼司镇抗洪救灾领导小组,从23个市直部门单位抽派500多名党员干部,对羊楼司镇重灾区展开紧急救援。

“明早6点半,市委办公楼前集合,7点准时出发!”

63凌晨,15支党员突击队准时集结到位,队员们扛起党旗、戴着袖章,奔赴灾区一线。在党员突击队的引领下,抗灾救灾各项工作迅速铺开。市交通局调配机械、人员进场,清理公路塌方40多处,第一时间抢通了22公里长的文龙公路。市供电公司派出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连续奋战3个昼夜,对1610kV水毁线路重新架线,及时恢复了电力供应。市人武部40名官兵徒步快速挺进重灾区,抢修便道、抢运急需物资。市卫生局向灾区派遣了疫病防治队和医疗队,全面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市民政局20名党员干部长期驻守灾区一线,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做好核灾报灾工作。

63下午,市委组织部又从市直单位抽调36名政治素质过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分成7个工作组,前往受灾最重的9个村,走访受灾群众,安抚灾民情绪,运送生活物资,引导村民开展生产自救。梅池村、四合村、幸福村等几个村在洪水过后,道路冲毁、电力破坏、通讯中断,与外界暂时失去联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光文带领工作队员,每人背着几十斤重的救灾物资,爬山涉水徒步穿行5.9公里,来到临时安置点。当受灾村民看到工作队员到来时,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又有希望了!”

在全市各个乡镇,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在一个个糅合着雨水、泥水、汗水和泪水的空间里,没有高吭嘹亮的誓言,来来往往只有眩眼的袖章,无声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好消息接踵不断的传来。

63下午4时,文龙公路抢通了;

64下午5时,灾区供电恢复了;

64晚上8时,通讯信号正常了;

66下午1时,梅池道路通行了;

67上午8时,街道清淤完成了;

……

抗灾救灾仍在火热进行中。临湘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灾区群众心手相连,风雨同舟,筑起一道道坚强的战斗堡垒,扬起一面面鲜红的旗帜!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