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汨罗大荆镇,镇区街道已顺利完成下水道改造工程,路面的“白改黑”作业已接踵铺开——井然有序、群众配合!没一人抱怨施工影响了营业、镇政府向受益居民分摊部分成本费的倡议也得到了普遍响应……
曾几何时,工程成了“唐僧肉”,挨边没挨边的人都想“咬”一口。今年,大荆镇新一任党政班子为重现汨罗“北大门”明星名镇的风采,实行第二次创业,相继启动了供销社整体开发、街道提质改造、过境的50万伏高压线征拆、樱花农业园建设等10大基础、民生建设工程,不仅征拆工作顺利、且没一例强揽工程现象。
汨罗市委部署的“三型”党组织、“四有”党员争创活动开展后,大荆镇党委强力推行党建工作“网格化”,推行党员“1+5”管理党员、服务群众的制度。即网格内的任务网格内的组织和党员完成。1名党员有针对性地服务5名群众。各支部、各党小组能自觉领受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大多数党员能主动参与到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前工作中来。用党风影响民风,促成了镇区人心思齐、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除振兴大荆镇的10大工程顺利进行外,该镇今年上半年的民调工作排名全市第五,粮食生产排名全市第二。环境整治、计划生育、不良贷款清收等各项工作均有不俗成绩。
镇党委创设“网格化”管理
细究大荆镇的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即联村干部联支部、支部委员联1-2名党小组组长,党小组长联系3-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5户农户的“1+5”管理制度。
据介绍,在抓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大荆镇以争创“三型”党组织、“四有”党员为目标,为各支部、党小组长和党员建立了业绩考核档案,就他们在政策法规宣传、民事代办、矛盾纠纷调处、结对帮扶、民情信息收集等各个岗位上的工作进行100分制考核,与民主评议挂钩。
——首先,镇党委建立党员“1+5”走访群众情况登记表,明确规定每名党员每月走访所联农户不少于两次,宣传党的政策、化解难点热点问题、收集意见建议,采取义务帮工、谈心交流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联系的困难群众、残疾人员、烈属伤残退伍军人、留守老人(儿童)、贫困学子、重点管理人员等特殊类型群众,结对帮扶,了解对象所需、所想,及时帮助他排忧解难。对群众提出不需要群众出面事项,在提供必要的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由网格内党员在规定时限予以代办。二是支部建立党员“1+5”联农户情况登记台账,规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对党员收集到的网格内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及时将意见解决和反馈。三是镇党委建立党员“1+5”走访农户情况意见反馈表,对各支部反馈的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进行登记,镇党委、政府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形成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网格内是支部和党员的“责任田”
今年镇区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区,针对示范片内外出劳力增多,土地撂荒、双季稻种植率不高的现象,辖区党小组接受任务后,党员积极出谋划策,引进种粮大户。对于仍然没有耕种上的少量土地,由责任党员帮助种起来,确保了示范片区双季稻种植任务完成到位;镇区供销社整体开发过程中,租赁期已到的租户不肯迁出门面,提出过高补偿要求,闹得不可开交。“网格内”的大荆村支部、党员分头调解。目前,所有门面已清空,一半以上的房主已签订征拆协议。
支部、党小组和党员在各自“网格内”的力量发挥后,确保了镇区10大建设的顺利推进。镇中学、小学今年新修运动场,学校方面担心附近村民会索拿卡要。镇党委将维稳任务交给“网格内”的村支部,一切迎刃而解。
网格化管理模式激发了各支部、党小组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桂花村的5个卸任老书记经常聚在一起为现任班子当参谋,积极响应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今年该村准备扩建新村部、要将党员活动场地、村民休闲场地高标准建起来;集镇面积最多的大荆村支部在环境整治、街道改造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原来的软弱涣散村(大仙村)通过上级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对原有的一届班子调整两个负责人,新建了阵地建设。现在,该村支部稳定、党员稳定、农保农合基金有人收,水利建设也开了工,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党建网格化管理让支部、党小组、党员为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分担了担子,减少了管理盲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镇党委、政府可以倚仗的一支最重要的力量。
党员服务使党的群众基础更牢靠
党员“1+5”管理模式,既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平台,也成为了镇党委考核党员全年业绩的平台。
大荆镇党委要求每名党员联系服务的群众有明确的针对性。大荆村书记戴望忠一人联系了5个群众,其中1个群众就是此次供销社开发征拆对象,由于他细致耐心的工作,该群众已签订征拆协议。另一名群众的小孩被查出一种疑难杂症,他跑学校、跑民政,协调解决临时救助,使该群众从“上访”变为“息访”;大荆村村长刘正求是个种粮能手,根据该党员的履职能力和特点,他的任务是结对帮扶5名种粮、种西瓜的大户,从此,镇农技站每次印发的病虫害情报都是由他亲自送上这些群众家门。根据他的建议,5名大户今年改播了新的超级稻品种,夏收过后发现,产量明显增高;
桂花村书记卓清阶是个企业老总,他为村里道路拓宽、架设路灯、村部维修、绿化和水利捐资60万元。他不为名不为利的做法感染了其他党员、也感动了普通群众。该村其他村干部在落实党员“1+5”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村里作贡献,党小组长李国栋当上村里禁炮队员。在他们带领下,该村环境优美、平安祥和。
镇党委书记陶文轩说,像这样,“网格内”的党员干部廉洁服务树形象,不仅增加了党的公信力,也形成了更好的群众基础。用党风影响了民风。网格化管理使全镇社会稳定、计生工作、粮食生产和环境整治没有“死角”。镇区呈现空前的和谐发展氛围,镇党委腾出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镇区饮用水工程、农业产业园等其他重点工作的推进上面。
据悉,今年底,大荆镇党委将对负责各“网格”的支部、党小组长、党员进行严格考核。对普通党员的评定由网格内的党员、群众代表打分,对优秀党员将选拔一批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对不合格党员限期整改一批,处置一批;对支部的考核由镇党政班子、包联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打分,不合格的支部书记将被免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