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溪区把握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领导重视,把好建设关
区委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远程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远教工作。一是经费投入有保障。全区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财政投入的远程教育工作经费网络体系。三级财政各有侧重:区级投入主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及区级日常运转,乡镇投入主要侧重于日常维护运行及工作开展,村级投入主要保障站点操作员的工作补贴。为使各级财政的经费落到实处,我们出台的《云溪区远程教育工作考核细则》中,将经费投入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区、乡财政均将远程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区级财政在保证日常经费外,用转移支付形式为每个村级站点下拨了每年500元的宽带费用。二是站点建设出硬招。第一批远教站点始建于2003至2004年间,设备配置低,故障率高,难以维持正常的学用工作。为保证远教站点真正发挥作用,我们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支持,决定分期分批更换这些站点的电脑设备。今年年初,区财政拨付专项经费12万元,用于更换第一批站点的电脑设备。为使用好这笔经费,区远教中心坚持“急需、节省、实用”原则,把握好“选点、招标、验收”三个环节,保证了设备的质量。今年5月下旬,第一批站点设备更换、安装全部到位。第二批站点设备更换工作将于明年5月底前完成。三是队伍建设严标准。乡镇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站,选派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远教专干,负责乡镇远教工作的管理指导,远教专干享受站所负责人待遇,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晋级。各村从村级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选配一至两名有一定文化水平、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远教站点操作员。乡镇远教站定期对远教站点操作员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操作员优先评优。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上远程教育操作员培训班,对村级站点操作员进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人员的作用,将其驻点村建成远程教育示范村,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站点的效果。
二、健全制度,把好管理关
一是制度建设到位。近年来,云溪区在已有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领导联点、学用调阅、设备报修、考核评估等几项远教工作制度,区委将远教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各乡镇将远教工作纳入对村(居)支部的年终目标考核。今年10月,我们将远程教育的有关文件、规定及机构设置、职责职能、工作流程等编印成《云溪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手册》,发放到各村级站点,使远教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一目了然。二是设备管理到位。全区各乡镇党委普遍建立了远教站点设备运行、维护、维修及使用制度,对设备使用、保管及保修进行了具体规定。站点设备原则上必须安放在村部,特殊情况需要安放在村干部、党员家里的,需经支部会议通过后,签订有关协议,明确设备的所有权限。区委远程办每年都对73个村级站点进行一次普查,集中采购配件,全面维护设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站点技术服务外包给电脑公司,特许中标公司加挂“云溪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服务站”牌子。设备出现故障必须在两天之内报修,软件故障报乡镇远教专干,硬件故障报区远程办,并做好维修记录。对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遗失、损坏等现象,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三是工作督查到位。区远教办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查,深入到站点,对照标准认真查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今年来,已编发2期督查通报,下发了7份整改通知书,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直至问题解决。
三、立足实效,把好学用关
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通过“红星视频”教学、天网学习、课件播放以及聘请专业人才讲座等多种形式,创新方法,丰富内容,确保学用取得实效。一是学习内容突出实用性。将远程教育与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科技特派员等活动整合起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群众提供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采取培训骨干、以点带面的形式,集中培训种养大户。二是参学对象注重广泛性。针对目前家用电脑比较普及的现象,提出“站点入户”的口号,即党员群众在家就能够组织学习。今年上半年,区远教办组织有电脑的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利用“红星视频”教学平台参与学习的技能培训,扩大了参学面。三是基地建设强调示范性。将
路口生态养猪场、道仁矶特种养殖基地、云溪乡苗圃基地、文桥镇楠竹基地等6个基地确定为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种养基地的技术优势和远教站点的网络优势,组织农民朋友现场学习培训。在种养大户和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区新增种养专业户100多户,预计年增收3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