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公布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又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别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一系列举措,实际上对领导干部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如何为官从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领导干部,说到底就是为党的事业尽心尽力,就是为广大群众竭诚服务,因此,对于自身的官职官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坐有坐相”,要与群众坐一条板凳上,同时还要坐得正、坐得住、坐得稳。
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不是做做样子。党员领导干部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上,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只有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人们之所以怀念焦裕禄,就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总是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井冈山斗争时期,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结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党员干部要把基层当成自己的“家”,把群众当亲人,以普通群众的身份融入基层,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促进基层建设健康发展。
与群众坐一条板凳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说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站相”和“坐相”虽然是个人行为的自然表露,实际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内在涵养。为官与做人是一个道理,组织上把干部放在不同位置上,那么不管坐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要“坐有坐相”。
首先是“热位子”要坐得正。所谓“热位子”,就是相对的热门岗位。领导干部越是坐热位子,越要头脑冷静,不能屁股发热,头脑也发热起来。时刻想到无论手中有多大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将权力认清,把身子坐正,以堂堂正正的姿态行使权力。
其次是“冷位子”要坐得热。所谓“冷位子”,就是距离中心工作稍远一点的岗位。那么,处在这样的岗位是不是就可以随遇而安、甘于平庸呢?不然,既然组织上设置这样一个岗位,就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大有作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仅是一个村官,但他将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小岗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其先进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称赞。没有一个岗位是无所作为的,只要我们认真去做,都能做出不平常的业绩。能不能在平凡岗位上有所作为,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是党性问题。党性强则事业心强,党性弱则事业心弱。能不能把“冷位子”坐热,其实是对党性的考验。
其三是“矮位子”要坐得住。所谓“矮位子”,就是普通职位、基层岗位。长期在基层,或由领导机关调整到基层,我们都要坐得住、扎得稳。党的各项事业主体在基层,重心在基层;没有基层,也就无谓领导和机关。基层的工作也最锻炼人,最能出成就。古语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领导干部如果少了基层的砥砺和锤炼,很难说素质是过硬的。有的人总担心老待在基层让人觉得自己没出息。其实有没有出息,不是看升了几级,而是看你在这个岗位上有没有把单位建设向前推进了。全面深化改革在即,必然涉及编制体制,有的要继续在基层岗位干下去,有的将从机关调整到基层。这些虽然都是“矮位子”,但同样是重要的位置,我们都必须把它干好。唯此,才不负组织的厚望,才是应有的“坐姿”。
在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上,距离不会产生美。群众心中有杆秤。如果行动上远离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生活里游离群众,就无从听到真言、取得真经、领悟真谛。“衙斋卧听萧萧竹,同坐板凳问疾苦”,带着一份真诚,捧着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常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民声、化民怨、解民难,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有效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黄亚文)
此页面预览技术由永中DCS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