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岳阳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24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 日期:06-06


陆敏刚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支持我市侨海人士创新创业的提案》收悉。该提案充分体现了您对我市侨海人士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我们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此,部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提案办理工作,要求我们落实责任、加强沟通、认真办理。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支持侨海人士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首先,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涉侨政策,做好服务工作。每年举办一到两次涉侨政策及法律宣传专题活动。落实我市三侨考生审批申报等惠侨扶侨政策,增强涉侨身份人员的优越感和获得感。再者,要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园区十条”、《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意见》《岳阳市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一是结合岳办〔2015〕18号文件,制定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部分侨海人士的政策,不定期地采取座谈、走访、信函等形式,了解联系对象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创新创业。并且,经常邀请联系对象参与经济政策、重要规划的研讨,听取联系对象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反映的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经常向联系对象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进他们对国情、市情的了解二是落实侨海人士回乡创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在各个创业孵化基地(城陵矶新港区,康王高科园、海凌科技园、平江伍市工业园、湖南江湖名城众创空间)为侨海人士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工作大局和重点项目,积极开展针对侨海投资对象的经贸投资宣传工作帮助侨海人士增进对我市投资环境的了解。三是市司法局和市侨联联合行文成立岳阳市涉侨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与维权服务,建立重大涉侨案件通报制度,保持并畅通与侨资企业及眷属的联系,及时反映并协助维护好涉侨投资环境。

二、成立侨海人士创新创业服务专门性组织

多管齐下,集中市委、市政府力量组建官方组织,凝聚社会力量成立社会组织,建立多方参与、立体化的侨海人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借鉴中央与湖南省两级做法,成立“岳阳市海外联谊会”,市委统战部部长熊炜任会长,经联科科长周宇岳任秘书长,以“岳阳市海外联谊会”为载体,整合统战、党派、台办、旅游外事侨务办公室、侨联和各类园区的资源,为侨海人士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引领、资金募集、人员培训、技术展示、专家辅导等方面的定制化服务。同时,探索成立侨商会、海归协会等社团组织,集聚侨海力量,做好与园区及相关单位的对接,牵线搭桥,为侨海人士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三、加强侨海人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2014年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外事侨务办组织的全市摸底活动中,华人华侨及其眷属投资的侨资企业35家,除凯美特、尤特尔外,大部分侨资企业仍然是传统行业,涉及建筑、房地产、机械制造、零售、食品加工、医药器材、运输等行业,具有中小企业的特征,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一是要依托城陵矶新港区等5家创业孵化基地,吸纳侨海人士入园创新创业,简化入区相关程序,实行项目全程代办制,在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方面实行一事一议。二是“岳阳市海外联谊会”牵头,开展归国留学生回岳创业暨在岳侨资企业情况调研活动,反映问题与不足,为推动政府制订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依据。三是在巴陵人才工程中,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创新创业侨海人士中优秀的代表,树立标杆,激发侨海人士回乡创新创业热情。四是在条件成熟的园区,探索成立侨海园区,为侨海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及服务。五是在岳阳日报、长江信息报、洞庭之声报和岳阳广播电视台开设专题专栏,定期宣传解读侨海人士创新创业政策,并依托新媒体进行精准宣传。六是依托现有侨海人士优质创新创业实体,打造侨海人士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其中,示范创业实训基地可给予40万元或20万元的一次性以奖代补资金。

感谢您对我市侨海人士创新创业的关心和支持。

 

 

                            

                                 2017年6月6日

 

承办负责人:邓华良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李芳  0730-888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