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英才风采
记湖南理工学院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创新人才团队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8日   【字体: 】   点击数:

    湖南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哪家强?如今,谁也不能否认湖南理工学院在石化科研创新上所创造的成果。就在2003年以前,湖南理工学院在科研上还几乎是一块空白地,教授唐课文依托学院的人才优势,带头组建“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创新人才团队”。谁也没想到,经过短短十几年时间的发展,这支团队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骄人的成绩,在业界声名鹊起,使湖南理工学院这所地方二本学院,成为在湖南省高校中有较高学术影响,并在国内科研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院。昨日,记者来到湖南理工学院,了解这个团队的发展历程。
    从零开始 学校组建科研团队
    走进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大楼,在三楼可以看见十多间装有各种先进设备的实验室,“离心萃取实验室”、
“冷冻干燥与旋转蒸发实验室”、“高速逆流色谱实验室”、液相色谱室等。
    在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团队带头人唐课文。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温文尔雅。这位出生在汨罗的唐教授,有着很多“头衔”: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
    1988年,唐课文考入岳阳大学,学习化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汨罗氮肥厂工作。参加工作后的唐课文,始终不太安心。他总觉得平台太小,发展始终有局限。
    “一定要趁着年轻给自己充充电。”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继续读书,1996年,他如愿考上了湘潭大学公费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岳阳师范学院任教,2000年,他又继续攻读中南大学博士学位。
    2003年,唐课文博士毕业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这一年,正是湖南理工学院刚升本的时候,学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但科研是学院几乎未曾开垦过的荒地,以唐课文为首的一批教授博士是理工学院科研希望所托。
    “1加1的结果肯定是大于2的。”唐课文说,现代化的科研靠个人单打独斗是干不出什么名堂的。于是他带头组建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创新人才团队”。团队结合自身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特长和岳阳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拟定三个方向:分离科学与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和精细有机合成。
    不畏艰难 攻克油浆分离技术
    2006年9月的一天,我市某石化企业负责人找到了唐课文团队。这家企业面临一个棘手的技术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油浆,如果将其作为燃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实际上,油浆中含有大量有利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如果能将其中少量的固体杂质分离出来,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还能为公司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但难题在于固体杂质的分离一直没能实现产业化。
    唐课文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知道其中的技术难度不小。但他还是接下了这个课题,带领助手和学生发起对这一技术难题的挑战。
    接下来,唐课文和他的团队开始夜以继日在实验室钻研技术难题。进行科研的过程中,实验室的通风管道里每天冒出大量黑烟。因为所接触的油污太顽固,往往一天工作下来,纯白的工作服都会被染成深黑色,而且根本洗不干净。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不得不每天换一套新工作服。
    经过刻苦攻关,唐课文带领课题组用三年的时间,终于开发出了一套油浆固液分离技术,项目组从滤芯的设计、工艺参数的优化等方面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优化,终于圆满解决了该公司的技术难题。后来,这一技术方案还被很多其他公司采用,在国内多地创造着经济和社会效益。
    唐课文说,科研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不畏艰辛,长期坚持不懈的人才可能取得骄人的成果。
    突发灵感 烟盒纸上的计算公式
    唐课文一直有一个梦想,同时也是世界上众多同行都在一起努力攻关的一个课题,那就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模拟和优化复杂萃取体系,使得手性萃取的基础研究和工程设计都可以基于数学模型进行,这样复杂体系的构建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更便捷和更科学地获得最优结果。
    唐课文为此进行了长年累月的探索,却总是有一些关键的方程无法构建,或者构建出来的方程组不能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白天只要有时间,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他的数学模型。在实验室的时候,他没事就在草稿纸上演算,甚至开会时也常常“开小差”。即使到了晚上休息时间,他也不断在脑海中寻找解决方案。
    2010年4月份的一天,他随学校公车去湘潭出差。在高速公路上,他像往常一样把他的问题在脑海中思考起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突然灵感一现,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
    当时他很兴奋,也很担心一时的灵感过后可能回忆不上来。由于出差的路上他没有带纸,而且离目的地还有很远。他急中生智,找司机要来烟盒,又找到一支笔,迅速把想到的计算方案记在烟盒纸上,准备带回实验室再认真验证。
    出差回来后,他顾不上旅途疲惫,马上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他灵感一现的计算方案。后来大家发现这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他构建的方程组能很好地求解,而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对比完全吻合。困扰了课题组多年,也是同行们一直追求的一个数学模型终于成功构建了,成为同行公认的手性萃取领域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在化工学科最顶尖的期刊AIChE Journal上连发两篇论文。
    声名鹊起 成果获国内外同行认可
    湖南理工学院“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创新人才团队”自组建以来,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2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级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各1项。组建了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实现成果转让1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团队培养本科毕业生1000余名,硕士生40余名,其中一名学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嘉奖。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化工分离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国内外同行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副主席、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Ben L. Feringa,德国顶级科学研究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Lorenz 教授和Seidel-Morgenstern 教授、德国多特蒙德技术大学Kockmann教授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分别在其著作中引用唐课文的工作,对其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公认,在手性萃取研究领域,这位来自中国岳阳的Prof. Tang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99期“双清论坛”在稀土之城包头举行,唐课文应邀做大会报告。2015年,在天津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大会上,国家自科基金委领导回顾了国内化工学科发展,他说前些年国内学者在化工学科顶级期刊发论文还比较难,而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领导特别提到湖南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学院近几年在化工类顶级期刊发表了10来篇,表现特别引人注目。在这些大会露脸,不仅让唐课文及其团队的工作得到展示,更让湖南理工学院在科研界一时声名鹊起,很多人从此记住了这所学校,并真实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科研潜力。
    唐课文说,接下来他们的团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着力解决石油化工若干重大技术难题,增强岳阳石化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岳阳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