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论坛
点亮人才发展聚能灯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5日   【字体: 】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些地方在人才引进中,比落户吸引力不够,比薪酬竞争力不够,比住房保障力不够。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唯有走更加精准有效的人才发展之路。

差异化引进,不断增强人才的“向往感”。引才政策作为指引人才流动的“方向标”,有没有“向往感”,是检验人才政策“含金量”的重要参考系。要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引才视角。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有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各地的历史底蕴、自然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特色皆不尽相同,人才的需求类型、层次也应不一样。因此,地方经济开发战略应与人才开发战略相衔接配套,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摸清人才存量,明确需求增量,找准特色和优势,统筹兼顾人才规模和结构,打造“错位优势”。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引才谋略。人才引进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际工作中,站位要更高一些,眼光要放远一些,引进的人才既看数量更看质量、既重学历更重能力、既求所有更求所用、既求常在更求常来,以更开放的思想、更宽阔的思路、更灵活的方式吸引人才。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引才保障。加大对人才政策的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防止好政策写在纸上、悬在空中,更不能层层设置障碍,让人才对“政策红利”只能看在眼里、吃不到嘴里。

滴灌式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的“成才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秧田培养”与“稻田种植”的关系,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应采取“秧田培养”方式,精准滴灌,注重于提高人才的“成才率”,起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效果;“稻田种植”侧重于提高人才的“丰收率”,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找好对象“滴”。围绕重点产业找,针对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定苗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围绕重点领域找,针对江西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遴选培养一批复合型专门人才。围绕重点群体找,依托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一批青年拔尖人才,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巨大能量。要找准路径“养”。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真正知人才发展之需,解人才发展之困,聚人才发展之力。要少发“锦上添花”的虚功,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紧盯本地人才创新创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为人才解燃眉之急。要科学有效“培”。人才开发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既要舍得、等得,又要把握规律性、突出系统性、注重时效性,不断提高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成才率”,形成一个结构优化、衔接配套的“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多元化使用,不断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人才重在使用。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要义和永恒主题,切实做到用字当头,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地用足人才,解决不够用的问题。应树立“人才闲置是最大的浪费”理念,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现有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快对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科学用好人才,解决不适用的问题。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合理引导人才流动,科学用好人才,让人才各得其所,各显所能,各尽其才。当前,由于人才的评价发现、流动配置等机制不合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合理盘活现有人才,不断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人才的“温暖度”。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对人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人才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优质服务是一剂拴心留人、爱才聚才的良方。定位要准。从政府层面来讲,就是要从分配制度、项目申报、科研奖励、平台建设、身份待遇等方面入手,营造“四个尊重”的人才服务环境。从用人主体层面来讲,要从细处着手,靠前服务,从人才“需求侧”出发,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优质服务,给人才以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温暖度”。方法要好。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不是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应讲究方法和策略。要在做好本职服务后“不叫不到”,平时尽量不去打扰人才,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创新创业;一有需要“随叫随到”,让人才特别是外来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责任要担。创新与风险共存,要敢于为人才分担失败的危险。善待失败,需要人才本身的冷静自持,更需要用人单位的理解支持。宽容失败,可能是一句问候,一句鼓励,更多是一如继往的支持和扶持,给人才以慰藉,更让人才以自信,让人才在有温度的人文环境中茁壮成长。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