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任弼时纪念馆 > 单位 > 单位简介

任弼时纪念馆简介

来源:任弼时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9-12-06 10:15 浏览次数:1

任弼时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的专题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南端的汨罗市弼时镇弼时村,地处107国道1578公里处,南距长沙市35公里,北距岳阳市90公里;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大动脉紧紧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任弼时纪念馆占地面积169亩,馆舍面积近2万平米,由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馆、任弼时故居、铜像广场和文物馆组成。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1978年4月,任弼时故居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4月30日新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4月,在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夕,纪念馆经大规模改造提质后重新对外开放。

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馆于2004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2200平方米,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与故居遥相呼应,白墙,青瓦,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2014年在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对任弼时生平业绩进行了提质改版,馆内的《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分为《序厅》和《立志献身革命》、《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率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参与缔造新中国》,尾声《骆驼精神永励后人》七个部份,采用图文、实物、蜡像、雕塑以及高科技声、光、电、多媒体、电视、电影等综合技术,生动地再现了任弼时同志的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

任弼时故居又称“任家新屋里”,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公元1780年间)是明清时期江南典型的赣派乡间民居,面积为3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进外加一罩亭,共有9个天井,大小房屋37间,上进左侧7间房为任弼时同志及父母一家居住。故居门首是邓小平题名的“任弼时同志故居”;中堂门首悬挂祖传“遗爱在民”匾额,昭示书香门第昔日的辉煌与荣耀。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在“新屋里”诞生,在这度过了他童年时代的16个春秋,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

任弼时故居坐东朝西,三面环山,门临池塘,土筑围墙护院,背依梅山,为任氏祖坟山,建有弼时纪念亭;门临白沙河,河道注入湘江,曾可通船,是任弼时少年时代的游泳场所。东面隐居山为东晋陶侃之孙陶淡修行场所,其桃花洞戏台曾是任弼时同志演文明戏、宣传革命道理的地方。西面明月山,是南岳衡山余脉。

故居原为任弼时亲属及家族居住,解放后土改时期被分给村民居住。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委托专人进行看管;1958年,在此开办公共食堂,1965年-1969年,辟为弼时人民公社机关驻地;1970年-1977年,设为人民公社兽医站和党校;1978年建任弼时同志故居纪念馆,设五个陈列室,并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元月13日,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确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设立任弼时纪念馆并兴建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馆,五个陈列室从故居迁出,整体对外开放,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由岳阳市委管辖、汨罗市委代管;2004年任弼时纪念馆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2009年隶属岳阳市委办公室管理;2013年,为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对故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维护,完整地保持故居及周边历史风貌。

任弼时纪念馆文物馆位于故居和陈列馆之间,建成于2014年3月,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会务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展馆,建筑面积1361.2平米。

任弼时铜像广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广场正中央的任弼时铜像通高7.1米,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程允贤设计铸造,右手拄拐杖、左手挎风衣,正昂首向我们走来,这寓意任弼时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整个广场雄伟开阔,是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